垃圾焚燒產業發展軌跡特點
發布時間:2020-12-25 11:25瀏覽次數:
2020年必定成為分水嶺,固廢產業在“十四五”期間面臨三大壓力:垃圾焚燒的退補、垃圾分類的深化、“無廢城市”的試點。
——E20研究院院長傅濤
縱觀目前的垃圾焚燒產業,其發展軌跡可看到以下幾個特點:
1、補貼退坡趨勢不可逆
補貼退坡是重要且必要的催生市場內驅動力的手段,經過多年發展和布局,條件正趨于成熟。2020年11月三部委聯合發布通知,“垃圾焚燒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為82500小時,補貼年限不超過15年”,業內就曾在探討中表示,補貼政策調整對企業短期盈利不會造成重大沖擊。
而中長期來看,提高垃圾處理費、優化運行效率,尋找新生增長點將成為相關市場又一輪淘金趨優的考驗。
2、中長期需求著眼四五線城市
如果進一步根據目前已發布的地方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至2030年)來看,未來10年里還有不少于45萬噸/日的需求將持續釋放。不過,這一次的主角將不再是趨于飽和的一二線城市。
按照E20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我國垃圾焚燒新增中標項目四五線城市占據了4成以上,三線城市約3成。也就是說,一二線以外的城市占據了7成以上份額。尤其是一線城市,占比已經不足10%。
3、固廢項目一體化建設頗有市場
如靜脈產業園的興起,就是個中典型。
河南臺前縣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總投資約4.9億元,生活垃圾焚燒總規模日處理1200噸,配套建設餐廚垃圾處理工程,污泥干化處理工程。
安徽馬鞍山市和縣靜脈產業園建設項目,總投資3.59億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市政污泥處理中心、飛灰預處理中心、餐廚垃圾處理中心、建筑垃圾綜合處理中心、農業秸稈綜合利用中心、糞便無害化處理中心、動物尸體無害化處理中心等。
4、建設標準越來越高
“國家AAA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評選,就是有力佐證。
光大蘇州垃圾焚燒發電廠、昆明市西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鹽田環保電廠、武漢能源生態園、惠陽環境園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湛江垃圾焚燒發電廠、珠海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佛山南海垃圾焚燒發電一廠改擴建項目......
被譽為“花園式垃圾焚燒發電廠”,無論是環保指標,還是內部設計和環境,甚至是生活區內部都能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廢水零排,固廢再生等目標。不少還作為環保教育基地,以及“全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的參觀點,集多重價值于一身。
5、監管水平越來越高
“生態環境部公開2020年第三季度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違法行為處理處罰情況”的通告還在眼前,向社會曝光相關違法行為和處罰整改情況。
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焚燒廠5項常規污染物日均值達標率為99%以上,爐溫達標率(1日內5分鐘均值不達標不超5次)為100%。
為了更有效率做好監管工作,同時接受社會公眾監督,自2020年1月2日起,生態環境部公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一氧化碳等5項常規大氣污染物和焚燒爐爐膛溫度自動監測數據,在線就能了解和查看。
生態環境部通報,截至11月底,全國已有482家焚燒廠通過生態環境部建立的統一平臺向社會主動公開自動監測數據。
從“裝樹聯”行動,到自監測聯網,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愈發規范,也意味著監管網絡越來越嚴密。